外教聘请单位:宁波市镇海中学简介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注册类型:A2 ,注册编号:3303007

浙江省镇海中学(Zhejiang Zhenhai High School)在1978年成为浙江省十三所重点中学之一,1981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第一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授予”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称号。

浙江省镇海中学创建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原名蛟川书院(后改名鲲池书院);1911年,成立”镇海中学堂”; 1912年,改名”镇海中学校”;1915年,改制为”乙种商业职业学校”;1926年,改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更名为”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私立辛成中学与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合并成立”浙江省镇海中学”,1959年3月,更名为”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1985年,改名为”宁波市镇海中学”。

截至2014年,浙江省镇海中学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共有29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140余名教职工。

1911年(清宣统三年),翰林院编修盛炳纬等将募集的经费银元三万余元作基金,在梓荫山南麓总持寺旧址(今学校田径场)新建校舍,名镇海县中学堂。

1912年,改学堂为学校,设两个班,并附设县立高等小学校。

1913年,陈麟书校长,再附设师范讲习班。后经费短绌,初中改为乙种商业学校。

1917年,乌崖琴任校长,因学生不多,”乙商”停办。

1926年秋,恢复中学建制,改名县立初级中学,曹位康再任校长。赵平复(柔石)来校任教,后任教务主任。

1927年1月,曹位康病故,金鹿笙继之。

1931年,金以年迈请辞,由许宝璜继任。

1932年秋,学校再改制为县立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校内同时设职业科与初中科。

1933年,易校名为初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初级商校),校长为朱叔高。

1934年,周利生继之。不久,周病逝,王元斌长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轰炸镇海,学校迁至西门外渡驾桥回向寺。时,一年级为普通初中,二、三年级为商科,学生百余人。

1939年8月,因战火威胁,又迁校于柴桥瑞岩寺,改收普通初中新生,计三个学期。

1940年,王元斌辞,刘健青继之。因当时县府指示,学校迁至庄市汤家庙。

1941年4月19日,日寇入侵镇海县城。清晨,师生得讯,仓猝星散,学校器具典籍尽损。

1942年秋,借霞浦小学址复校,外称”私立蛟川中学”,设3个班,由国民党镇海县党部书记长王万成兼校长,王漱琅主持校务。

1943年,添设简师班,由徐资甫主持。

1943年8月,日伪在县城开办县立中学,校长丁兆。

1943年秋,镇海县府接办”蛟川中学”,再迁瑞岩寺上课,王漱琅为校长。

1944年夏,王辞,镇海县长雷霆兼校长职,沃继唐为副校长主持校务。是年底浙江省教育厅正式颁发钤记,正校名为镇海县立初级中学。

1945年,梅汀荪主持校务。时因环境需要,增设高中班。同时,镇海县立简易师范创立,不久迁入瑞岩寺,并入县中,为师范科。日寇投降后,接收县城日伪办的县中,年底,学校迁返县城,因原校舍已毁,定孔庙为校址。

1946年2月,学校在孔庙复课,高中班奉命结束,初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7个班,320名学生,教职工19名,校长李价民。1948年春李辞去,由王商熊继任。次年春,沃继唐主校,直至解放。

1946年初,简师分出,在城西白家浦复校,李价民兼校长。

经黄声远先生的全力筹建和俞佐宸等积极资助,1947年9月,私立辛成中学正式开学。次年夏,新校舍在城关大校场北侧落成。金鹿笙为首任校长,

1948年2月,乌崖琴长校,1949年2月,张定璋为校长。

1949年8月,两校成立新的校务委员会。宁波专员公署委任郑芳华和李价民分别为县中和辛中的主任委员,9月,简师再次并入县中,设简师科,计三个班。

1950年4月,县中简师科并入慈溪锦堂师范。

1952年12月,县中更名为浙江省镇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任命共产党员王德澄为县中副校长;朱一靖为辛中副校长。

1956年7月1日,辛中与县中合并,成立镇海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命名为浙江省镇海中学。宁波地委任命李价民、郑芳华分任第一、第二校长,周东昭任教导主任。朱一靖任中共镇海中学支部书记。学校分东、西两部,原县中为东部,辛中为西部。全校27个班,学生1052人。

1958年11月,镇海撤县并入宁波市,李价民调任。

1959年3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学校党支部书记先为张文明,后由陈幼明继任。此期间,学校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全面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绩显著。1959年获县、市、省级”先进集体”称号。

1960年6月,陈幼明代表学校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再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这一年,学校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8月,郑芳华调任,张士杰继任校长。

1961年春,郭沫若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63年1月,镇海恢复县建制再改校名为浙江省镇海县镇海中学。此时,李价民再任校长,胡尧彻为副校长,张士杰任党支部书记。

1966年7月,”文革”开始。学校党政领导”靠边”,学生停课。

1967年秋复课。学制改为初、高中二二制。

1968年夏,工宣队进驻学校。10月成立镇中革命委员会。

1969年4月,东部校舍被县办工厂全部占用,18名教师”下伸”农村,学校偏居西部。

1970年7月,张士杰被任命为学校革委会主任兼中共党支部书记。

1971年3月,在新路国营林场开辟学农基地。

1973年2月,何性善返校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后,拨乱反正,学校秩序迅速恢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77年恢复初中三年制。

1978年3月,被确定为省13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月,镇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在镇中建立挂牌。6月,撤销革委会。9月,县委任命王师荣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何性善为副校长兼副书记,胡明德、袁明川为副校长。

1979年2月,教师进修学校分出。

1981年4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恢复高中三年制,新路农场撤销。

1982年4月,何性善为校长,王师荣专任党支部书记。次年王调任,谢荣华任副书记,余舜荣任副校长。

1983年9月,根据县委指示,附设干部高中班。

1985年3月毕业。这一年镇海再次撤县设区并入宁波市,10月又更校名为宁波市镇海中学。

1986年,倪文奎任党支部书记。扩大高中多层次招生。

1987年1月,东部校舍收回,并开始全面重建工程。

1988年11月,学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何性善再任校长,刘同森、袁明川为副校长。同月,学校成立中共总支委员会,倪文奎为总支书记。

1990年6月,东部重建第一期工程完工,四幢教学楼与新校门落成,大成殿、大成门、泮池修葺一新。秋,学校本部迁东部,设21个高中班;西部为分部,设12个初中班及一个高中职业班。

1991年,高中新生全部根据重点中学要求择优录取。10月,本部新实验楼落成启用。年底,省教委对镇中进行”合格重点中学”评估。

1992年4月,省教委宣布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合格重点中学。旅日侨胞傅在源先生首访镇中。7月,镇海区委同意镇海中学兴建体艺馆,扩建田径场。扩大校园面积30余亩;同时为校办厂征地5亩。学校重建第二阶段工程全面启动。是年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在完成政府下达招生计划后,第一次招收自费生60名。王申浩被任命为副校长。

1993年1月,实施国拨工资和校筹工资相组合的双轨工资制,注入激励机制,推进校内工资制度改革。4月体艺馆破土,傅在源先生汇入36万美元鼎助。

1994年,开发校内海防遗址,新建林则徐纪念堂;重立抗倭名将卢镗手迹”流芳”碑,修建朱枫烈士纪念楼,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具规模。中央、省、市领导、各级媒体及大中小学生前来视察、采访、参观者全年近4万人。省教委评估后发文确认镇海中学为省内第一所高中会考全科免试学校。是年,体艺馆落成,标准田径场扩建工程竣工,第二阶段重建任务胜利完成。

1995年5月,建造图书电教楼和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再次扩大校园面积20亩。重建第三阶段工程启动。董生元被任命为副校长。3月,学校有12个爱国主义教育点,其中3个属国家级文保单位,包括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和解放战争五个历史时期的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建成。何性善校长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赴京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6月,省教委对镇中进行省一级重点中学全面评估,7月下达文件,认定镇中为省内第一所一级重点中学。

199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等视察镇中。10月,傅在源先生第三次莅校,以100万美元建立”富的镇中基金”,又以45万美元资助学校电教、体育设施。图书电教楼落成启用。

1998年4月,季芳为副校长。镇海中学校办企业大成实业公司举办”蛟川书院”(初中部)办学许可证下达。镇中不再招收公立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