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聘请单位:北京大学简介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注册类型:A1 ,注册编号:1101029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北京大学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临时大学又迁到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大学于1946年10月在北平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400多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现任校党委书记朱善璐教授、校长林建华教授。

北京大学参与“重塑中美教育交流”线上研讨会

为推动中美教育交流回到正轨,沟通当前中美教育交流面临的挑战、提出破解困境的方法,“重塑中美教育交流”线上研讨会于2021年3月25日举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活动并做主题发言。国际合作部部长夏红卫陪同出席活动。

研讨会从“中美教育交流现状”“中美学生双向流动的限制因素”“中美大学对话:中美关系紧张对教育交流的影响”“展望后疫情时代中美教育交流”四个方面探讨中美教育交流合作的关键议题,共话未来的发展。

王博在“中美教育交流现状”议题做主题发言,他表示,虽然受到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但北大一直在积极推进与在美伙伴大学等的合作。双方应通过新形式的交流手段和方式,广泛开展对话,加强相互的了解和信任。以“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北大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合作等为例,这些合作机构在疫情期间积极巩固国际化合作成果,组织世界范围内前沿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一起推进相关研究,并搭建了科学和人文沟通的桥梁。

同时,两国教育机构加强合作,为两国学生的交流创造便利。在张之香大使的推动和帮助下,北大设立了“伯杰纪念奖学金”(Berger Memorial Fellowships),旨在推动中美两国青年的交流,疫情期间,奖学金举行首次颁发仪式。为应对疫情,我校与在美传统合作伙伴基于原有项目,创新性地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的新机制。北大接收了来自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高校的在华本科生来校学习,使得他们有机会同时体验中美两国大学的校园和课程。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在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下,世界应当更加团结,减少分歧,增加互信。中美青年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增强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帮助和关爱。希望通过此次对话会,高校能够积极发声,促进中美人文交流,为青年之间的交流创造积极条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在总结中说道,中美两国教育合作硕果累累,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维护;中美两国人民有着友好交往传统,两国民间交流,特别是教育交流不应受到政治关系起伏的左右。希望与美方发言嘉宾所在机构合作,加强中美教育界坦诚对话,引导中美教育交流重回正轨,深化两国高校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师生交流、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促进中美青年交流互鉴,不断夯实中美友好的民众基础,促进中美关系向好发展和世界和平。

美中教育基金会会长张之香大使(Julia Chang Bloch)在总结中表示,这次会议恰逢其时,表现了中美双方交流、合作的强烈需求。中美教育交流是两国交流的基石之一,通过教育交流可以使两国的各个层面交流尽快重新回到原有的轨道上。

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George and Sadie Hyman名誉教授、美中教育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成员David Michael Lampton,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主席高级顾问Peggy Blumenthal,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王定华,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吉林大学副校长赵国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等出席活动并发言。